「2014年研究评审工作」结果达到国际卓越水平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今日(一月二十七日)公布,香港八所教资会资助院校因应「2014年研究评审工作」提交的研究项目中,12%获国际专家评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34%达到「国际卓越」水平,其馀绝大部分达到国际或区域水平。
教资会主席郑维新欣悉近半数研究项目达到「国际卓越」水平以上。他说:「各教资会资助院校在研究上取得如此佳绩,着实令人鼓舞。」
「2014年研究评审工作」采用标准参照评估方法,按照国际准则评审研究项目的质素水平,评审期为六年,由二○○七年十月至二○一三年九月。约有4400位合资格教学人员提交约16500项研究成果丶220项研究资助项目及230项声誉项目接受评审。
郑维新补充说:「教学与研究均是教资会资助院校的核心工作,两者密不可分。学者凭藉优秀的研究工作掌握前沿知识,有助知识传授,达至教研相长。另一方面,香港的未来取决於知识型经济体的发展。要进一步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官丶产丶学丶研和社会的协调,这五方面要环环紧扣,相辅相成。故此我希望政府和各界在制订政策和推动社会发展时,可参考『2014年研究评审工作』的结果作为其中一项考虑因素,了解香港在学术研究上的优势,从中找出香港在短丶中丶长期有潜力进一步发展的领域,促进社会及经济发展。」
「2014年研究评审工作」由教资会辖下的研究评审工作小组监督执行,并按学科下设13个评审小组合共307位小组成员以负责具体评审工作。当中,有214位或约70%为非本地学者,以确保公正及符合国际标准,他们分别来自澳洲丶奥地利丶加拿大丶中国内地丶以色列丶意大利丶日本丶新西兰丶新加坡丶西班牙丶瑞士丶台湾丶英国及美国等地。评审小组的所有成员均是国际学术界的翘楚,在相关学术及研究领域具卓越成就,就国际研究水平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研究评审工作小组副召集人之一华云生教授说:「所有项目均获得公平和充分的评审,并由所属评审小组以集体决定方式作出评核。香港在多个研究领域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及国际卓越水平。如此佳绩,实在令人鼓舞。」
自一九九三年起,教资会分别於一九九三丶一九九六丶一九九九丶二○○六及二○一四年进行共五次研究评审工作。「2014年研究评审工作」采取更精确的衡量标准,为八所教资会资助院校拟备质素分布概览,以判别各院校的相对优势,并建议可予改善之处。
研究评审工作小组另一位副召集人钱大康教授说:「评审工作的首要目标,是评核院校的研究质素,并鼓励学者进行世界水准的研究。所有评审均着眼於研究质素,而非评核个别教研人员;提交项目的多寡,并非评审因素。」他并表示,不应把二○一四年的评审结果与二○○六年研究评审工作的结果相比,因为两者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
13个评审小组就个别院校的评审结果,将上载至以下的教资会网址: www.ugc.edu.hk/chs/ugc/activity/research/rae/rae2014.htm
谈及如何解读各院校在「研究评审工作」的结果时,华云生教授强调要充分考虑各院校不同的角色丶使命丶学科重点及发展背景。他并表示:「『2014年研究评审工作』并非要为院校订定排名榜;不宜直接比较不同学科小组及各院校的评审结果。」
教资会将根据「2014年研究评审工作」的结果,来厘定整体补助金内作研究用途的部分拨款应如何分配予各院校。各院校在获得整体补助金(在二○一五/一六学年约为170亿元)後,可自行决定如何在校内分配有关资源。
钱大康教授说:「我很荣幸能参与领导二○○六年及二○一四年的研究评审工作。研究评审的结果将对各院校日後追求卓越丶开创新项目丶教学以及知识转移,提供指引。我们期望各院校把握今次佳绩,继续精益求精,在学术及研究发展方面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