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新聞稿 > 2023 >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推出科教創新基金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推出科教創新基金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在轄下質素保證局(質保局)支持下,今日(六月二十八日)宣布撥款一億元設立科教創新基金,以鼓勵大學利用創新和突破性科技推進教學革新及豐富學習體驗,培養大學生在數字化經濟環境中成為德才兼備的新世代人才。

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冒起,創新和突破性科技為教學革新和學習體驗帶來全新挑戰,但同時亦帶來龐大機遇。與此同時,第三代互聯網等科技的廣泛應用為學界和業界更緊密協作帶來契機,亦有助學生獲得更真實的學習體驗。此外,社會日益重視數碼技能對經濟轉型的重要性,亦十分關注科技應用引申的道德和社會議題。為應對上述各方面的轉變,教資會在轄下質保局的支持下設立科教創新基金,鼓勵大學在教與學上積極探索及作出新嘗試。

各教資會資助大學可善用科教創新基金,就以下四個主題推行不同項目(詳情見附件):

  1. 推動教學法、課程、評估和學生發展的轉型;
  2. 全面提升數碼素養;
  3. 推廣科技社會責任和學術誠信;以及
  4. 促進學術界與產業協作,增強真實學習體驗。

此外,大學可運用基金推行其他旨在加強教學上應用科技的項目。基金當中亦包括2,000萬元,資助跨院校協作項目。

教資會主席雷添良表示:「創新和突破性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為革新教與學帶來前所未見的重大機遇。將科技及相關社會議題融入教與學各個環節,對學生、大學、各行各業及社會整體經濟均具深遠的策略意義。我鼓勵大學把握時機,積極走得更前,令教資會資助大學所提供的教育體驗及質素繼續在本地和國際上保持領先地位。」

大學可利用基金撥款在未來三年推展各個項目。就此,教資會秘書處已邀請大學提交相關工作計劃和具體建議。

 

 

附件

科教創新基金四大主題

(1)推動教學法、課程、評估和學生發展的轉型

創新和突破性科技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衝擊,亦促進大學更廣泛地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個人化學習、師生協作和同儕教學等,從而豐富了切合所需的教學策略以迎合不同需求,並以成效為本的教學方法,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作為質素保證過程的一部分,當前的教學模式須與時俱進,以確保學生可持續達致預期的學習成效。

此外,創新和突破性科技的廣泛應用亦為大學提供機遇,讓學生在其學習範疇中,學習和理解不同技術的最新應用,將學術課程與最新科技相互融合,成為學生教育體驗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隨着新科技的發展,評估方法亦需隨之改變,更加強調明辨慎思、活學活用和可轉移技能的重要性。大學亦應具備潛力以科技追蹤、分析和整合學生發展相關的數據,以支持培養軟技能和相關畢業生核心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新一輪教與學模式的轉變中,教學法、課程、評估和學生發展的轉型,將是體現高等教育卓越教學和質素保證的關鍵。

(2)全面提升數碼素養

科技發展為未來就業帶來深遠的影響,具備數碼素養的人力將會是香港成功發展數字化經濟和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關鍵。大學可以積極發揮作用,鼓勵所有學生發揮潛能,不論學科背景,尤其是非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課程的學生,透過大學課程發展數碼技能和接觸創新和突破性科技,提升數碼素養。在此主題下,大學亦可組織專業發展活動,提升教職員的數碼技能及促進他們在教學活動上廣泛應用有關技能。

(3)推廣科技社會責任和學術誠信

科技為社會帶來莫大益處,但亦存在道德問題和不同挑戰。除了學術誠信外,數據私隱和安全性等法律及道德層面的議題亦須予以重視。事實上,人工智能及數據安全涉及國家安全。因此,教師和學生須正確理解不當使用科技的潛在風險和後果,同時亦須明白科技發展對社會的深遠影響,肩負科技層面的社會責任。此外,學生亦可善用科技展開個別項目,讓他們理解善用科技能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惠及社會的目標,藉此加強價值觀教育,有助培養年輕一代在數碼年代的良好品格。

(4)促進學術界與產業協作,增強真實學習體驗

大學可透過與相關產業和機構協作,在課程設計中加入實際科技應用的元素,令學生了解職場科技應用的發展趨勢,掌握更多相關技能,從中得益。最重要的是,私營界別可發揮獨特角色,提供實踐經驗及行業觀點,讓大學在各學科領域的日常教學當中增潤實習內容。學術界與產業的協作可以不同形式進行,例如讓業界人士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對行業實務及新趨勢的認知、由大學安排可獲學分的實習或培訓,以至共同設計課程和教材。透過為學生提供實踐經驗的機會、培養學生相應的科技能力及推廣創業精神,學術界與產業更密切地協作,將可互惠互補,支持香港的經濟發展。這亦將激勵學生作生涯規劃和提升就業能力,並增強他們畢業後投身社會的自信心及競爭力。